《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发布,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高需注意
发布: 2021.03.19
近日,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正式发布,揭示了各类食物摄入量过高或过低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报告同时指出,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率高于成人,应引起足够注意。肥胖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危险因素,而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基石。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合理膳食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国民营养计划》中明确提出“定期修订和发布居民膳食指南”。为了更好地制定新版膳食指南,充分利用营养素和食物与健康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国营养学会成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报告工作组,在《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基础上,汇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膳食指南进展、膳食与健康研究的新证据,分析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形成了这个报告。
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况及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持续改善。
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
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
二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食物结构有待改善。农村居民奶类、水果、水产品等食物的摄入量仍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油盐摄入、食物多样化等营养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基层。
四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营养问题应得到特殊的关注。
五是食物浪费问题严重,居民营养素养有待提高。
平衡膳食模式是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基石
2017年中国居民310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膳食不合理。最典型的两种营养相关的慢性病,一个是高血压,一个是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2012年,高钠摄入在成人膳食因素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中占第一位(17.3%),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水果摄入不足(11.5%)和水产类Ω-3脂肪酸摄入不足(9.7%)。
能够降低主要健康结局风险的膳食因素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饮水(饮茶)等。
过多摄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结局风险的膳食因素有:畜肉、烟熏肉、食盐、饮酒、含糖饮料、油脂等。
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城市人群游离糖摄入有42.1%来自于含糖饮料和乳饮料。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应引起足够注意。
添加糖及含糖饮料与健康/疾病的联系
过量摄入添加糖、含糖饮料可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系统综述结果显示糖摄入量<10%能量(约50g)时,显示龋齿的发生率下降;当添加糖摄入量<5%能量(约25g)时,龋齿发病率显著下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儿童、成年人龋齿的发病风险。
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成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系统综述结果显显示每天每多喝一份(250ml)含糖饮料会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18%。
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儿童、成年人肥胖或体重增加的发生风险。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每增加1份(12盎司,335〜350ml)含糖饮料摄入,可以使儿童BMI在1年内增加0.03kg/m2,使成人体重4年内增加2.01kg。
超重、肥胖与健康的关系
超重、肥胖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BMI每增加5kg/m2可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27%;超重人群的冠心病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26倍,肥胖人群的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1.69倍。
超重、肥胖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肥胖(无论健康与否)与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有关。肥胖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正常体重人群的4.03倍,肥胖并伴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正常体重人群的8.93倍。
超重、肥胖可增加绝经期女性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超重可以增加乳腺癌12%的发病风险,肥胖可以增加16%的发病风险。
超重、肥胖增加儿童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体重的4.0倍。
低体重和肥胖增加老年(65岁及以上)死亡风险。BMI与全因死亡率呈U型关系。
控制糖摄入、减少含糖饮料消费
国际上对糖摄入及其与健康关系的关注日益提升,很多国家发布的膳食指南中“限制糖摄入”都跃居前位。虽然我国居民添加糖摄入水平不高,但作为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含糖饮料消费人群比例及其消费量均呈快速上升趋势,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青少年糖的摄入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