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中国药业追问2008之“中国医药并购气象”
发布: 2008.08.01
如果说,2007年国际医药并购潮中以诊断试剂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最热门的焦点,那么2008年中国医药行业并购会有哪些热点呢?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药企的海外上市爆发年,那么2008年这一现象是否会持续?这些药企接下来会有何作为?如果说,2007年风险投资资本在中国医药投资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那么,受美国次按危机的波及,私募的热情是否仍然高涨?热钱的涌入是否受到影响?
两三年前,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只有零星几家受到关注,而今,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原因在于借助资本市场的活跃和寻求新的成长亮点,中外药企都在寻机并购合适的药企。 这也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8年中国医药并购暂时不会退热,CRO、医药零售连锁商、大渠道商、医疗服务商以及器械制造商将成为下一阶段资金青睐的重点。
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前提是:中国医药并购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几乎从零起步,因此既无法原样拷贝国际市场的热点,也不能忽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滞后一步后传导到中国投资市场的可能。
次按危机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2008年有两个拐点将会决定中国医药行业并购的走向:其一是医改政策,其二是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以下简称“次按”)的影响延续。前者影响的是投资者对大方向的把握,后者则会对资金面的紧缩程度和流动性产生一定限制。”美国美华医药公司董事杨伟强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今年初,花旗、兴业等多家巨无霸级银行发布巨额亏损报告后,去年爆发的美国次按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的危险再次引起了国内市场对于资金层面的恐慌心理。美国的次按危机是一种典型的信心崩溃所导致的信用收缩,它在客观上使货币乘数下降,流动性降低,最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但或许是受益于国内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的缘故,次按危机对于国内医药行业的威胁可能更多地是对于金融机构紧缩贷款银根的担忧。而在许多投资者来看,这正是其进入中国医药商业渠道的好机会——相较而言,医药商业渠道淘汰率高、费用率高、利润薄,贷款压力很大,因此现金流尤显重要;如果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银行收缩银根,那么,现金流出现困难的一些商业公司会成为医药并购重点“猎食”的对象。
医改无疑会触动许多子行业的投资机会,但现在投资者一改稍早前的观望态度,开始逐渐有所举动,原因在于投资者认为医改政策的明朗对于接下来的医药并购投资将产生积极作用。可预期的是包括医药零售连锁、医疗服务等在内的子行业将获得一些扩大的市场份额,而其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投资者感兴趣的对象。
在金融大环境下,私募、风投等不会因次按危机而出现资金面的收缩问题吗?对此杨伟强称:“目前来看,这些资金有相对独立的资金来源,对于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投资还处于资金面充裕的状态。重点在于投资市场对中国医药市场的热情高涨,希望参与中国市场的增长,分享中国医药行业的大蛋糕。”
“野蛮人”的胃口
近日,欧洲最大私募投资公司之一的3i集团宣布投资福田药业2000万美元,此次投资除了提供资金之外,还将在技术和其他方面进行支持。据了解,福田药业为全球领先的木糖醇供应商,3i在中国的代表性投资为分众传媒和鼎晖投资。就在不久前,3i上海首席代表许晓峰表示,“未来3年内,我们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
3i亚太区投资发展总监李一介绍说,目前亚洲只占其全球投资的10%左右。“未来几年,我们将加大对亚洲的投资,达到欧洲、美洲、亚洲各占1/3的比例。”3i在中国的投资重点为增长型投资,每项投资一般为3000万~1亿美元,倾向于医疗、商业服务和先进制造业等行业。
日前,开心人宣布:由美国花旗集团控股的日本日兴集团将在2年内对开心人陆续注资3000万~5000万美元,帮助开心人大药房实现上市。2008年,开心人将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人民币,进行门店扩张以及行业整合。
IDG联合国内、美国和日本的3家风投机构一并向CRO公司桑迪亚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投入数千万美元,桑迪亚就此完成了第二轮融资;药明康德在2007年获得的飞跃式发展对于其他CRO公司有着明显的示范作用,同时也使得投资方对于这些公司的商业逻辑有了清晰的参照。据了解,类似桑迪亚这样的融资,出资方的目的十分明确——充当上市前的“辅导师”角色。目前,国内CRO公司中准备赴海外上市的不在少数,而2008年中国的CRO公司充当海外上市主角的故事还会重复上演。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上述并购投资案例可以看出,目前业内资本对于并购的态度比较慎重,业外资本则是热情高涨,胃口大且不忌食。后者往往会依循三个定律寻找投资目标:其一,一些暂时处于底谷的子行业(这些子行业往往孕育着很好的投资机会);其二,具有独特资源的、相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其三,已有成功范例,且退出机制较为容易的企业。